周文王想要去狩猎,太史官编为他占卜之后说:“您这次去渭水北岸打猎,将有很大的收获。所得既不是龙也不是螭(一种无角的龙), 既非虎,也非罴,而是一位公侯。他是天降给您的老师,他将辅助您成就大业,使国家昌盛,并会惠及后三代君王。”
文王问道:“真有如此好的事吗?”
太史官编答道:“我的太祖畴曾为大禹占卜,结果显示他会得到贤臣辅佐,后来果然得到了皋陶,当时的卜兆和今天的是一样的。”
文王斋戒三天,乘驾着狩猎的车马,去到渭河北岸一带去打猎,终于遇见坐在长满茅草的河边钓鱼的姜太公。
(出《六韬三略》)
再谈谈李斯:李斯生于战国末年,是楚国上蔡(今河南上蔡县西南)人[1],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[16]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有一次,他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,遇人或狗到厕所来,它们都赶快逃走;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,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,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,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。[17]于是,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:“一个人有没有出息,就如同老鼠一样,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。”[18]李斯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,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,富贵与贫贱,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。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,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。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,李斯辞去小吏,到齐国求学,拜荀卿为师。[19]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,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,但是,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,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,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,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。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,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,即所谓的“帝王之术”。李斯学完之后,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,决定到秦国去。[20]
临行之前,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,李斯回答说:“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,现在各国都在争雄,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。[21]秦国雄心勃勃,想奋力一统天下,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。[22]人生在世,卑贱是最大的耻辱,穷困是莫大的悲哀。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,那是会令人讥笑的。不爱名利,无所作为,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。[23]所以,我要到秦国去。[24]”李斯告别了老师,到秦国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。
佐于赢政
李斯到了秦国以后,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,当上了秦国的小官[3],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。一次,李斯对秦王说:“凡是干成事业的人,都必须要抓住时机。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,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,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。[25]自秦孝公以来,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,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,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。现在秦国力量强大,大王贤德,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,现在是完成帝业,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,千万不能错过。”[26]
李斯的见解是正确的,秦王还听取了他离间各国君臣之计“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(接受其贿赂),厚遗结之;不肯者利剑刺之,离其君臣之计,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 ”对于六国,他还提出了“先灭韩,以恐他国”的吞并顺序。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,因而被提拔为长史。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、贿赂,离间六国的君臣,果然也收到了效果,他又被封为客卿。[6]
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,韩国怕被秦国灭掉,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,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,牵制秦的东进。后来,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。这时,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,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,对秦王说:“各国来秦国的人,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,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。”秦王下了逐客令,李斯也在被逐之列。[7]
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,劝秦王不要逐客,这就是有名的《谏逐客书》。他说:“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,这是错误的。[27]从前秦穆公求贤人,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,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,从宋国迎来蹇叔,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、公孙支[28]。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,兼并了二十国,称霸西戎。[29]秦孝公重用商鞅,实行新法,移风易俗,国家富强,打败楚、魏,扩地千里,秦国强大起来。[30]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,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,迫使各国服从秦国。[31]秦昭王得到范雎,削弱贵戚力量,加强了王权,蚕食诸侯,秦成帝业。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,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。,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,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,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。[32]”
秦王明辨是非,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,立即取消了逐客令,李斯仍然受到重用,被封为廷尉。[8]
《秦汉英雄传》中的李斯
在取消逐客令不久,魏国大梁人尉缭也来到了秦国。当时的形势是,秦王已经除掉内部的反对派吕不韦等,大权进一步集中,积极向外扩张,东方各国都个个自危。尉缭向秦王建议说:当前,以秦国的力量消灭东方各国是毫无问题的。但是,如果各个诸侯国联合起来,合纵抗秦,结果就很难说了。因此,不要吝惜财物,向各国掌权的“豪臣”行贿,破坏他们的联合,只用三十万金,就可以达到兼并各个诸侯国的目的。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谋,在同各国进行斗争的过程中,不少是用此策而取得胜利的。当然,秦国的反间计是以武力为后盾的,正如李斯所讲:“不肯者,利剑刺之”。
秦国坚持接纳、使用客卿的政策,对其经济、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的迅速发展,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如秦始皇时代的客卿就有:茅焦、尉缭、李斯等。李斯的《谏逐客书》,对秦网罗天下人才是有功绩的。[33]
袁天罡在洛阳曾给杜淹、王珪、韦挺三人相面,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; 袁天罡
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;韦挺面相如虎,将出任武官。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,届时大家还会见面。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,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;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,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。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,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,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。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“公等终且贵”,最后都要官至三品,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。到唐太宗贞观初年,袁天罡以相术预测已是名扬天下,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,并问他:“古有君平(汉朝严君平,术数大师),今朕得卿,何如?”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,臣要比他强得多!在九成宫让他为贞观重臣张行成、马周等人看相,所预测后事无不准确。
纵观经史,我国凡有建业的帝王,治国有方,用人有术,无不知易学命理的,并且重用妙算超绝之士为其军师,做决策高参。如周文王用姜子牙,秦始皇用李斯,汉高祖用张良,唐太宗用徐茂功,魏征,宋太宗用苗光义,明太祖用刘伯温,等等。这些我国历代鼎盛时期的帝王所用之人,为帝王建功产业立下汗马功劳。相反的,有的帝王或继位皇子,既不懂易学,又不知命理,治国无方,用人唯亲,不问民疾,不理朝政,寻欢作乐,结果是国倾朝灭。四柱预测学,紫微斗数,不仅可以用来选拔品德好的官员,还可以衡量官员的智商,对于官员来说,当进则仕,当退则隐,可防官场之灾祸。
桃源取名测运网唐艺尹,癸巳年甲子月戊午日,未时,于广州.
原创文章,作者:桃源居士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angyiyin.com/20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