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男命中偏正财两透、女命中偏正官两透,容易遭遇二次婚姻。
八字中男命以正财定义为妻,偏财定义为不稳定的非正式的妻子,为情人或者不稳定的异性缘分;(唐艺尹老师提示:凡是八字带正财又同时透出偏财的男命,结婚之后一定要注意避开异性纠纷)女命中以正官定义为夫,而七杀则定义为非正式的丈夫,属于不稳定的异性情分,同时,八字中在正、偏具有的情形下,偏星也表示次第关系。八字中的天干,表示这种关系是公开的,毫不隐瞒的关系。这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婚姻关系俱透,说明日主极力想将这种关系变成现实,让社会承认,但是现行的法律制度是以一夫一妻制为基础的,所以容易造成两次以上的婚姻。
2、女命正官不透,而透伤官和七杀,日支不坐正官,夫宫又遇严重刑、冲、克、合的,定为二次婚姻;男命中正财不透,而透劫财和偏财,日支不坐正财,妻宫又遇严重的刑冲克合的,定为二次婚姻。
正官、正财不透,而透露出七杀或者偏财,表示正式的婚姻关系不太稳定,所以日主也不想大家知道存在这种婚姻关系。但是八字中又有正式的丈夫或者妻子,只是它们又不能坚守自己的岗位,不在家或者与日主的生活和工作距离很远,有也相当于没有。夫妻宫、星在八字原局或者行运中又遇严重的刑冲克合,表示自己的配偶或者会遭遇外界的其他的人打击、压制,或者外遇,甚至遭遇其本人无法预料的事情的冲击,致使配偶丧失或者离弃,或者家庭不稳,所以也容易遭遇两次以上的婚姻。
3、女命中天干先透正官,后透七杀,地支亦先见正官后见七杀,而夫宫在八字原局、或者所行岁运中又逢严重刑、冲、克、化,亦为二次婚姻之象;男命中天干先透正财、后透偏财,地支中亦为先见正财、后见偏财,而妻宫日支在八字原局中、或者所行的岁运中又遭严重的刑、冲、克、合的,也是一生中定会有二次以上婚姻之象。
我们前面说过,偏星也代表了一种次第关系,偏、正俱透,正星在前,也就说明了日主的婚姻关系的次序的排定。而八字中或者岁运中的夫妻宫在遇刑、冲、克、合,均表示会有来自外界的人或者事,阻扰或者破坏其本人的家庭的稳定,如果情形严重的,自然难有稳定的婚姻关系,两次以上的婚姻关系必定成立。
4、日支与它柱地支伏吟(即地支相同),即使伏吟不为官星、财星本气,夫、妻宫(日支)再遇逢冲的,克夫或者克妻后再嫁,亦为二次婚姻之象。
日支代表夫妻宫,日支与它柱地支相同,表明夫妻宫所居的人势力很大,尤其是与月支、时支相同的,因为距离日主很近,就会加剧这种情形。在八字命局中成为忌神的可能性很高。在遇岁运又来扶助夫宫的话,其配偶势力更大,婚姻的平衡关系很容易打破,所以婚姻难以顺利。如果这种伏吟的十神,又是配偶星的克星的话,情形就会加剧。同时,夫妻宫伏吟,更主要体现在岁运的介入下,无论出现克、刑、冲哪种关系,都会同时出现同时引动配偶宫和婚姻宫,婚姻动摇的可能性很大,即使遇合,也会出现争合的局面,亦为二次婚姻之兆。
5、男、女命中夫、妻星遭严重刑、冲、克、破,多有两次婚姻之兆;
男女命中的夫妻星,代表其配偶本人,八字中配偶星遭遇严重的刑、冲、克、破,表示配偶星势弱,难以抵御夫妻星遇刑、冲、克、破的岁运的冲击,尤其是形成三冲一的局面,遇之则容易丧偶或者夫妻分离的事情发生,所以遭遇两次婚姻。
6、原命局中财、官星主气全无,八字中又干支多合,两次婚姻在所必然;
八字中财官本气全无,本来就代表配偶缘分较差;八字中干支多合的人,一般多为善于交际,乐于交际的人,这种交际大多是去找自己没有的人,自然容易出现婚姻不顺,二次婚姻自是容易。
7、男命中比劫气盛、女命中食伤气盛,而夫妻星又重复出现,又或合化为它物,恐为三婚四嫁之命。
男命中的比劫,女命中的食伤,均为配偶的“敌人”,“敌人”气势虽然强盛,而配偶星又重复出现,配偶的势力也不会差。形成了比劫与财星交战,食伤与官星交战的局面。遇到岁运中扶起男命中的比劫,或者女命中的食伤,婚姻都难以稳定,离婚自是极为可能。当然,如果官星又被合化成它物的,岁运中遇到解合,婚姻状态改变的频率很高,所以三婚四嫁,也就比较容易。
8、女命中月干伤官,月支七杀的,一般多为三婚之命;
女命月支七杀为偏,七杀得令,为偏星得气为旺,月干伤官虽然紧贴克制七杀,形成七杀旺而不旺的局面,当然,就看岁运扶助哪一方了。但是月干又透出伤官,遇到岁运天干扶助官星的大运或者流年,官星势力必然减力,婚姻自然状态不佳;行运到地支伤官的大运,必然引通命局中的月干发挥作用,因为紧贴,作用更大,所以婚姻状态改变的机率很大。所以古有“伤官坐杀,杀逢月令,必是喝三口井水之人”的说法。
9、女命中原局中食伤并透,食伤自坐官、杀,夫宫自坐官星墓库的,多为两次婚姻。
食伤并透,代表自己个性很强,丈夫因为自己的个性,难于安身立命;同时,配偶星必因克制而损伤无力,表示丈夫能力也不会大,自己有看不起丈夫的心性;另外,夫宫官星坐墓,一般都会配偶日支被本气所克,墓库逢冲、逢合丈夫必然有灾,如果夫宫为命局中喜用,日主也会有灾,所以两次婚姻极有可能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桃源居士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angyiyin.com/2259.html